一、股票的阻力位和支撑位怎么确定?
股票的阻力位和支撑位的确定:1、距离目前价位比较近的支撑和阻力比较重要。
比如,现在股价是8元,上面面临着两个比较主要的阻力,分别是9元和10元,因为,股价距离9元相对较近,因此,关键要看9元的压力是否能够突破,才可以看10元的压力。
2、成交量相对比较大的区域要比成交量相对比较小的区域重要。
成交量大的区域意味着曾经在这里参与买卖的筹码比较多,这里是买方的成本区,这个位置股价的波动容易影响他们的买卖行为。
他们的买卖行为反过来又会加剧这个位置股价的波动。
3、股价曾经停留时间越长越重要。
例如,一只股票在5块钱左右的位置横盘了半年,那么后期一旦放量向上突破这个位置,那么确认上涨的概率更大。
结合第二条来说,一个单独的、尖锐的、高成交量的底部将会比同样成交量分散在一系列底部具有更强的支撑。
4、某些习惯性的数值(如整数关口)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特别是对于大盘来说,例如1300、1500等等。
这特别针对的是凭感觉做股票的人来说的。

二、股票中如何判断压力位和支撑位?
展开全部压力位和支撑位的判断基于筹码分布,均线分布,黄金比例,以及前期盘整平台,如果你对波浪理论有研究的话,效果会更好。
这些判断看似神秘,其实说白了很简单,但其实用性并不大,因为我们很少见到依靠压力和支撑在股市成功的。
如在大牛市判断这些很可能会踏空,在熊市很可能中陷阱。
一个老股民的建议。

三、股票的压力位和支撑位怎么看
股票的压力位和支撑位主要看成交量成交量温和就支撑与阻力位

四、在操作股票中怎样才能测算压力位和支撑位?
一、如何判断支撑和压力的重要性 找到股价未来运行的压力和支撑之后,判断其重要性方法有很多,但是要特别关注一下四点: 1、距离目前价位比较近的支撑和压力比较重要。
比如,现在股价是8元,上面面临着两个比较主要的压力,分别是9元和10元,因为,股价距离9元相对较近,因此,关键要看9元的压力是否能够突破,才可以看10元的压力。
2、成交量相对比较大的区域要比成交量相对比较小的区域重要。
成交量大的区域意味着曾经在这里参与买卖的筹码比较多,这里是买方的成本区,这个位置股价的波动容易影响他们的买卖行为。
他们的买卖行为反过来又会加剧这个位置股价的波动。
3、股价曾经停留时间越长越重要。
例如,一只股票在5块钱左右的位置横盘了半年,那么后期一旦放量向上突破这个位置,那么确认上涨的概率更大。
结合第二条来说,一个单独的、尖锐的、高成交量的底部将会比同样成交量分散在一系列底部具有更强的支撑。
4、某些习惯性的数值(如整数关口)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特别是对于大盘来说,例如1300、1500等等。
这特别针对的是凭感觉做股票的人来说的。
二、压力、支撑的实战应用 我们总希望买卖股票的时候,胜算的把握能够大些,我们研究压力和支撑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股市中的买卖时机;
把握买卖时机的关键在于找准技术上的买卖点;
关于技术上的买卖点,简单地说,只有四个(其实还有两个点,将在压力与支撑互换中讲解):两个买点,两个卖点;
两个买点就是有效突破压力和确认有效支撑之时;
两个卖点就是有效压力受阻和跌破有效支撑之时。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找出股价未来的压力和支撑。
三、支撑和压力角色互换 在股价运行时,阻力与支撑是可以互换的。
具体地说,如果重大的压力位被有效突破,那么该压力位则反过来变成未来重要的支撑位;
反之,如果重要的支撑位被有效击穿,则该价位反而变成今后股价上涨的压力位了。

五、怎样计算支撑位与压力位
股票的阻力位与支撑位最简单是从K线图中各均线可看出股票的运行趋势,那些均线在不同情况下可成为支撑线或阻力线。
在股票市场所讲的趋势,就是股票K线连续组合的总体运行方向。
比如日K线在5、10、20、30日均线的上方,且各均线是向上,虽然其中有升有跌(均线在K线下方时都起着一定的支撑作用),这时的趋势是向上没有改变。
相反日K线在各均线的下方,且各均线是向下的时候,其中同样有升有跌(均线在K线上方时都起着一定的阻力作用),这时的趋势是向下没有改变。
如果均线由向上改变成向下,或由向下改变成向上,这时就有可能改变原来的趋势。
可根据其运行变化来选择股票的买卖点。
5、10、20日线显示出较短时间的趋势,30、60、120、250日线则显示中、长时间的趋势。
通过用直线连接近期股票各波段走势的高点延长线就是压力线,连接各波段走势的低点延长线就是支撑线。

参考文档
下载:怎样判断股票压力位与支撑位.pdf《股票盘中临时停牌多久》《股票亏钱多久能结束》《农业银行股票一般持有多久分红》《农民买的股票多久可以转出》下载:怎样判断股票压力位与支撑位.doc更多关于《怎样判断股票压力位与支撑位》的文档...
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read/18969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