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大荒大幅折价甩资产 上市公司为何总当冤大头?
大股东既举手也掏钱。
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方式有多种手段,现在就你的增发给予解答。
仅仅是增发就有两种形式,一是公开增发,二是定向增发。
一般情况下,定向增发的价格与市价有较大幅度的折让。
这个时候,大股东举手也掏钱,小股东投票看热闹。
公开增发就不同了,大股东如要参加增发,与小股东参加的单股购买价是一样的,即便是国有资产的出资人要参加公开增发,也需要掏出真金白银来的,不存在无偿取得股权。
至于大股东不参加公开增发,其股权是否被稀释?理论上是这样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要大股东认为,不参加公开增发,即便是股东权益被稀释,但仍然可以保持实际控股人的地位,就可以放弃参加增发。
还有一点需要阐明,配股与增发是二个不同的概念。

二、企业选用不当会计政策来粉饰财务报表的形式有哪些?
一、选择会计政策粉饰报表: (一)粉饰业绩,逃避监管的动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操纵利润,使之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满足政府对配股或上市管制的最低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且越接近10%,每股收益低于且越接近零,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增加当期利润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应对市场管制规则,实现“内部控制人”利益最大化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最主要的动机。
(二)隐性的分红动机:在上市公司整体经营状况不理想、监督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经营者努力工作的政绩远不如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来得“立竿见影”,为了实现目标,经营者可能就会选择增加或虚增利润的会计政策。
(三)外部融资和商业信用的需要: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会计报表修饰打扮一番。
(四)为推卸责任而进行报表的粉饰:如发生自然灾害,或高级管理人员卷入经济案件时,企业也很可能粉饰会计报表。
(五)大股东抽血,掏空上市公司资产: 1、大股东通过资金拆借,关联方占款等形式,占用上市公司的血液——现金流,形成大量的应收项目,而后通过计提坏账准备来一笔勾销;
2、大股东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以不良资产置换出上市公司优质资产,之后上市公司通过计提大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掩盖该交易;
3、通过担保、资产抵押、资本市场操作,来转移资金,报表上则体现为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
二、滥用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的手法 (一)貌似合理,暗藏玄机的会计政策变更:如:处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存货的计价可能由原来的先进先出变更为后进先出法来规避通货膨胀带来成本上升的风险;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未采用权益法核算。
(二)非公允计提,调节利润:如:计提坏账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主要依据是主观的判断,而这种主观判断不仅存在是否失误,还存在是否公允的问题。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中八项计提成为“上市公司内部调账的最好手段。
” (三)滥用估计,放弃债权:放弃债权的情况主要可能出现在上市公司管理层非正常性新旧交替(并非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引起的管理层交替)或管理层为大股东控制的时期。
(四)该提未提,计提不足,虚增利润。

三、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和负债,其第一大股东为什么会收购呢?收购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该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收购公司不良资产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1、自己持有的公司股份超过50%,公司的资产或者盈利的增加,股票价格就会增加,使得该大股东成为最大受益者(手中的股票价值最大化);
2、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是大股东原来上市的时候或者以后装进上市公司的,因为经营不好,大股东愿意收购回来,以避免其他股东对他装入资产不好的一种回应;
3、大股东自己经营的业务跟公司的不良资产行业有相近性或者属于行业的上下游行业,所以,即便上市公司的这部分资产在上市公司的管理之下不能获得盈利或者较好效果,大股东收购后,则有可能经营的好起来,而且这部分资产目前价值比较低,收购成本比较低;
4、大股东打算将其他(行业)资产装进上市公司,以便扭转上市公司目前行业走入低潮的困境;
5、该不良资产中含有土地等资产,因为有关资产是按照购入成本计算的,但是如果重新估值的话,也许能够增值,所以,按照帐面资产(负值)购买该资产,实际上并非价值为负,而是有一定的价值。

四、控股股东为什么增持本公司股份
展开全部控股股东有闲钱;
认为公司股价低估;
为了公司定向增发或其它方式融资的成功;
国企或央行股东为了维稳。

五、如何掏空公司,有什么手段
现在上市的公司大股东掏空公司的太多了,他们用公司现有的资产抵押给银行进行贷款,然后把获取的资金挪作他用,到期后银行就把原来抵押的公司资产收走了。

六、为什么大股东要回收或增持上市公司法人股
上市流通的股票被回购以后,上市公司的股票的每股收益会提高、每股净资产也会相继提高。
而且股票回购的消息公布之后,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公司股价的上涨。
1)股票回购是指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上购回本公司一定数额的发行在外的股票。
公司在股票回购完成后可以将所回购的股票注销,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份作为“库藏股”保留,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份,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收益分配。
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例如,雇员福利计划、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2)股票回购的主要目:反收购措施。
股票回购在国外经常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收购措施而被运用。
回购将提高本公司的股价,减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给收购方造成更大的收购难度;
股票回购后,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动股票落入进攻企业手中。
改善资本结构,是改善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较好途径。
回购一部分股份后,公司的资本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
稳定公司股价。
过低的股价,无疑将对公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股价过低,使人们对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费者对公司产品产生怀疑,削弱公司出售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以支撑公司股价,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股价在上升过程中,投资者又重新关注公司的运营情况,消费者对公司产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进一步配股融资的可能。
因此,在股价过低时回购股票,是维护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径。
建立企业职工持股制度的需要。
公司以回购的股票作为奖励优秀经营管理人员、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职工的股票储备。
股票回购对公司利润的影响。
当一个公司实行股票回购时,股价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两方面的叠加:首先,股票回购后公司股票的每股净资产值将发生变化。
在假设净资产收益率和市盈率都不变的情况下,股票的净资产值和股价存在一个不变的常数关系,也就是净资产倍数。
因此,股价将随着每股净资产值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而股票回购中净资产值的变化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
其次,由于公司回购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者对此的心理预期,将促使市场看好该股而使该股股价上升,这种影响一般总是向上的。
假设某公司股本为10 000万股,全部为可流通股,每股净资产值为2.00元,让我们来看看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进行股票回购,会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股票价格低于净资产值。
假设股票价格为1.50元,在这种情况下,假设回购30%即3 000万股流通股,回购后公司净资产值为15 500万元,回购后总股本为7 000万元,则每股净资产值上升为2.21元,将引起股价上升。
股票价格高于净资产值,但股权融资成本仍高于银行利率,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进行回购仍是有利可图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每股税后利润。
假设前面那家公司每年利润为3 000万元,全部派发为红利,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为10%,股价为2.50元。
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为12%,高于银行利率10%。
若公司用银行贷款来回购30%的公司股票,则公司利润变为2 250万元(未考虑税收因素),公司股本变为7 000万股,每股利润上升为0.321元,较回购前的0.03元上升30.021元。
其他情况下,在非上述情况下回购股票,无疑将使每股税后利润下降,损害公司股东(指回购后的剩余股东)的利益。
因此,这时股票回购只能作为股市大跌时稳定股价、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手段,抑或是反收购战中消耗公司剩余资金的“焦土战术”,这种措施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因为短期内股价也许会上升,但从长期来看,由于每股税后利润的下降,公司股价的上升只是暂时现象,因此若非为了应付非常状况,一般无须采用股票回购。

七、控股集团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资产注入概念 原则上注入的资产应该质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与上市公司业务关联比较密切,这样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所以市场反应会提升股价。
同时也可能是上市公司发起人(自然人或公司)的另外一些非上市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中去,如某上市公司发起人其共有3家公司但只有其中一家公司上市,现发起人可把剩下的两家未上市的公司的资产注入到上市公司去,但注入前需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股东大会表决。
资产注入的要点 首先,要判断对于注入的资产总体的状况如何,是优质资产,还是上市公司产业链处某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资产质量状况怎么样。
对于该公司整体的营运空间,它会起到一个怎样的影响。
这一点相当重要的,对于有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产业链整合是比较常见的方式,往往是一个大的集团公司后边有一个大量的产业群,而且上下的产业链又比较长,这就迫使该集团公司要通过整合这个产业链,把产业集中化。
通过这个产业链的集中化之后,它能减少关联交易,使该集团公司上下游的资源有效的衔接起来,能够有效的使财务成本降低。
关联交易的减少,同样也带来了管理成本费用的有效下降。
其次,从收购的方式来看,如果是出现一种负债收购,无论是对广大的上市公司的股东,还是即将要收购的,注入资产的股东,根据财务杠杆的效应都会导致风险系数的提高。
而在不考虑股权收购的情况下,纯粹的现金收购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八、上市大股东在股权质押借款后,继续掌握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外资银行是否接受这种业务?
这个问题提的相当的好笑,每个公司碰到的问题不一样。
每个公司的管理制度也不一样。
一万个字的百度知道怎么可能回答这个问题。
你到底是要问站在什么立场预防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银行的立场,社会的立场,小散的立场, 还是???如果是银行的立场我只能粗略的说:1.掌握公司的财务章2.派驻财务经理对公司财务进行监控(主要监控银行资金流向)3.成立项目小组,对上市公司所用贷款资金进行审核4.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查机制5.贷款前要上市公司主要的大股东还有企业法人个人财产进行担保(单独为此笔业务进行担保)注:当企业破产清算不够归还银行贷款时,由大股东和企业法人的个人财产充填)6.交易限制(就是所有与银行发生关系的业务只能通过本行办理) 我看你就是个垃圾!想问什么都搞不清楚,少在这里丢你爹娘的脸。
什么国际,那摩根士丹利公司是吃屎的呀。
美国在线是做白日梦的呀。
如果说这些都是公司的话,那国外很多政府通过银行注资给要倒闭的企业又算怎么回事呀。
这不是股权融资是什么呀!真搞不懂同样是人,差别咋就那么大。
你是猪吧。
而且我没有算错的话你应该还是头纯种猪吧。
蠢猪,回你的猪圈去吧!

参考文档
下载:控股股东为什么要掏空上市公司.pdf《股票填权后一般多久买》《股票跌了多久会回来》《基金多久更换一次股票》《股票开户一般多久到账》下载:控股股东为什么要掏空上市公司.doc更多关于《控股股东为什么要掏空上市公司》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40212280.html
侯百宜
发表于 2023-08-06 04:19回复 冈波斯:根据公司披露的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已使用前述募集资金2.3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就是说,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控股股东先花了2.6亿元认购了公司新股... [详细]
殷剑
发表于 2023-07-03 18:39回复 桑德罗:现行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以下最低限额:以生产经营为主和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人民币5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人民币30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为人民币10万元。注册资本要一次缴足。 修订...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