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股价是否过度高估
过度高估是卖出优质股票的条件之一,只有在过度高估的情况下卖出股票才能保证未来有机会在低于卖出价的合理价格重新买入。
界定过度高估(不是普通程度的高估)是超级难题,没有标准答案,也许巴菲特也难以给出准确的答复,这也是投资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之一。
要判断是否过度高估,首先要计算出企业的内在价值,这已经是令人头痛的事情。
巴菲特曾说利用DCF估值法只能对极少数的企业进行大致的估值,而且这种估值是动态的(计算时通常只选十年到十五年作增长率预测,后面的都按永续成长率,所以不同时期算出的内在价值也许不同)和模糊的。
DCF估值法计算内在价值理论上是最科学的,但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困难。
实际操作中合理价格的确定可以是根据某些参数如PE、PEG和基本面信息以及市场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超出合理价格多少才算是过度高估?这跟个人的风险偏好和股票本身的基本面相关,可以把它模糊地简化定义为:远远超出自己认为的合理价格数倍才可能是过度高估。
具体计算时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复合增长率按PE进行大概的估算。
例如,常态合理PE为25倍,40倍时不算是过度高估,可以定义达到80-100倍以上为过度高估。
另一种方法是,按股价透支业绩的程度进行估算。
例如定义股价需要三年或五年后的利润才能支持PE在合理范围内,则是过度高估。
这些方法都是很主观、很个性化的,也是模糊和不准确的。
因此当你没有较大把握对优质企业做出结论时,就应该选择不判断,一直持有。
最坏的结果也只是把因市场的非理性额外奖赏交还给市场而已,但能稳稳当当地赚取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利润。
过度高估是如此地难以把握,茅台、苏宁自2005年以来每次翻倍都引来市场包括许多主流机构的批判,但直到现在仍然不断创出新高(并非说茅台能一直这样涨上去,现在已经接近或达到过度高估的区域,是否卖出仍然是个性化的选择)。
所以除非把握性很高,否则尽量能免则免,一生仅做几次这种决定就可以了。

二、问一下,如果我买入2000股一定要有卖方也卖2000股,我才能买入?
如果您按指定价格买入2000股,一定要有卖方也卖2000股,您才能全部买入。
如果卖方只卖20股,您只能买入20股,剩余的未成交股票待有卖出股票的时候,才能成交。

三、为什么五粮液和茅台股价差这么多。
我买的汾酒更差,有机会上口子窖,结果没去,,十六个点,,

四、买白酒股票怎么样
?1、贵州茅台600519(白酒行业龙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上市,白酒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国内知名白酒品牌,当前公司股价810元排A股第一,主营业务为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销售等等。
2、五粮液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主板上市,白酒行业的老二,国内知名白酒品牌,当前公司股价86.66元,主营业务为酒类产品及相关辅助产品的生产经营。
3、泸州老窖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主板上市,白酒行业知名品牌,总部位于四川南部的泸州,泸州享有“酒城”美誉,酿酒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4、酒鬼酒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深交所主板上市,白酒行业知名品牌,总部位于湖南吉首,酒鬼、湘泉都是中国驰名上飚,以“浓、清、酱”三香闻名。

五、为什么贵州茅台股票天天涨,就是没人买
贵州茅台的股票,目前全都是机构抱团,且外资机构持股很稳定。
不建议散户在当前价位购买。

六、白酒股是不是有重大利空,为什么会出现持续大跌呢?
按照近期白酒的走势,白酒股确实凉凉了,筹码松动了,资金出逃了,白酒股就跌了。
当然白酒股真的是否凉凉了,针对这个问题对于还持有白酒股的投资者是最想知道的,下面针对这个问题分两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白酒股虽然出现集体下跌,出现三连跌,大家有没发现除了酒鬼酒出现恐慌杀跌,有超大资金抛压导致跌停之外,其他的白酒股并没有恐慌,只是出现小幅下跌,下跌力度不大。
从这里可以说明一个问题,白酒股经过三连跌后筹码松动的该出得出了,接下来白酒肯定会有抄底资金入场的。
说白了就是白酒股短期还有希望,还会有反攻拉升,短期不会马上凉凉。
白酒股短期不会持续下跌,更不会马上凉下来的,理由有以下几点:其一,白酒股各大机构还没有出完货;
其二,白酒股还有资金和人气抱团,不会马上凉凉的;
其三,白酒股有抄底资金入场,机构也还会有反攻拉升,再次诱多。
所以这三大理由就是我个人认为,虽然白酒股集体下跌,但短期还不会凉,短期还有拉升的行情,持有白酒股的稍安勿躁。
(2)但如果从中长期看白酒股,我认为白酒股确实要凉了,要知道白酒股自从2022年1月以来,白酒股已经走了五年大牛,白酒股平均涨幅已经翻几倍了。
随着白酒走了五年的牛市,抱团资金疯狂炒作之后,已经把白酒推高到天上了,已经涨出泡沫了,既然白酒有泡沫,接下来市场一定会让白酒股实现价值回归。
比如酒鬼酒市盈率134倍的估值,山西汾酒市盈率114倍的估值,就看白酒头部股,贵州茅台和五粮液的估值在57倍,同样有所高估了。
竟然白酒股存在泡沫了,中长期白酒股一定会出现挤泡沫的走势,一旦白酒股出现挤泡沫,走价值回归的时候,部分泡沫白酒要凉了。
要知道A股市场风格会转变的,过去五年A股喜欢喝酒,不代表未来五年A股还会继续喜欢喝酒。
所以按此推测,白酒股一旦等抱团资金出逃后,白酒股恐怕就会失去价值。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得知,白酒股短期还不会凉,还会有反攻拉升的;
但从长远的眼光预测,白酒股后市会慢慢会凉,抱团资金撤离之后,白酒股就真凉。
还持有白酒股的散户,接下来要怎么操作?随着近期白酒股连续下跌,在高位进场的散户已经被套了,或者说已经坐了过山车,从赚钱的变成亏钱了,很多散户已经套在白酒里面,现在非常迷茫了。
根据白酒股的走势来看,白酒股已经三连跌了,还持有白酒股散户,操作分两个阶段:第一,短期可加仓做T,或者加仓后等反弹高抛。
第二,后面白酒股只要有高点就是高抛的机会。
意思就是白酒股近期会有反弹拉升,散户们可以在此时做低吸加仓做波段,白酒股一定会有反攻的,加仓等反攻逢高抛。
但对白酒股的总体操作方向是高抛,有拉升就逢高出,不留恋在白酒股了,逢高出局白酒潜伏一些山底的价值蓝筹股会更好。
最后奉劝散户们,白酒已经高高在上,已经出货阶段,不要做最后的接盘侠,不然进入只会被收割的,珍惜自己的钱财,对自己的钱财负责。

七、价值投资适用于中国吗 复制的不看
上面几位分析得都不错;
对价值投资都有思考;
马克思主义传入到中国后也是几经周折最后才修成正果;
那么价值投资到底适用不适用中国?这个问题恐怕短时间内没有公认的答案;
再有,因为价值投资和别的方法投资孰优孰劣不能够用数学来证明,而他们之间的比较都是对历史的投资进行总结的来的,二人类的(股票)投资历史其实是很短的,以这么的短的时间为背景的来的结果不一定就是最终正确的。
不过总体来看,价值投资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比较完善并且还在完善中,价值投资也是容易理解,并且一旦真正理解就容易操作,效果还很好,所以不失为一种值得提倡的投资方式。
(如有用请赞同)(欢迎站内短消息交流投资)

八、怎么看股票的市盈率。举个例子,比如茅台酒,今天的股价是183,而2022四个季度的每股收益0.92,1.13,1.94
市盈率=股票价格 / 每股收益 很多人喜欢单纯看一个市盈率低就觉得股票被低估,看到市盈率高就觉得股票被高估。
那是不完全正确的。
如果你单纯看一个市盈率而买卖股票,那么我恭喜你,因为你的结果多数也很惨淡。
理由: 我们假设现在股票价格是20元,每股收益是2元。
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市盈率是20/2=10.如果单纯从数值上看,股票是算合理范围,如果它配合好的自由现金流和ROE,那么简直被低估。
但是问题来了。
上次买入的根据是如此,但是突然新的年报出现,估价还是20,但是每股收益已经是0.2元。
那么新的市盈率是20/0.2=100 明显被高估。
要100年才可以回收你的成本,估计是傻子都不会买这样的股票。
看出问题了吗?根据公式,市盈率=股票价格 / 每股收益,里面。
股票价格是变量,每天都在变。
而每股收益也是变量。
没个季度出来都几乎不同。
试问一条公式,2个未知数怎么确定一个常量。
所以单纯只看软件显示的市盈率买卖,后果可以自己想到。
当然,贵州茅台业绩每年递增,假设这个情况继续持续下去,那么都要30年才回本。
所以你问的问题已经涉及股票倍高估,和被低估的问题。
所以不同人有不同回答,因为他们思路都不同。
但是对我来讲。
这个价格对我就没有吸引力,因为30多PE的利率还低于3%。
比债券差! 打字辛苦,如若追问,记得给分。

九、茅台的股票为啥大跌
茅台股之所以之前强势是因为基金大量持仓,遇到下跌锁仓不卖出所致。
当然作为大消费板块不容易随着全国经济形势的走坏而受到严重影响,也是支持基金在贵州茅台上锁仓的理由之一。
但是,从股价与实际价格的对比来看,实际上茅台的股价相比于其他板块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价值。
随着大盘逐渐见底需要前期强势股补跌来腾出所有股票的上涨空间,因此基金在此时需要一定程度的出货。
基金一旦出货筹码就会松动,筹码松动后由于本来茅台的投资价值被透支因此不大可能有大的机构接单,只有散户的追涨盘来接。
散户接盘又由于在长期的下跌中已经有大量筹码被套牢所以力度仍旧欠缺,于是股价就一路泻下来。
因此,在下跌进入中后期,大多数股票都跌无可跌时,庄家也会考虑逐渐腾出资金来做低价股的反弹,这类庄家控盘高价股就风险剧增。

参考文档
下载:茅台股票为什么这么高估.pdf《股票增发预案到实施多久》《msci中国股票多久调》《只要钱多久能让股票不下跌吗》《亿成股票停牌多久》《股票日线周线月线时间多久》下载:茅台股票为什么这么高估.doc更多关于《茅台股票为什么这么高估》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chapter/196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