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人想入股,公司估值怎么算
绝对估值法:1.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现模型)DDM模型的适用分红多且稳定的公司,非周期性行业;
DDM DDM模型的不适用分红很少或者不稳定公司,周期性行业;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现现金流模型)DCF估值法为最严谨的对企业和股票估值的方法,原则上该模型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公司。
但是比较复杂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须对公司的营运情形与产业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在相对估值方法中,常用的指标有市盈率(PE)、市净率(PB)、EV/EBITDA倍数等,它们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市盈率=每股价格/每股收益,市净率=每股价格/每股净资产EV/EBITDA=企业价值/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市盈率适用于利润为正,且贝塔值接近1.不能用于亏损企业市净率适用于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固定资产很少的服务性和高科技企业不适用EV/EBITDA较PE有明显优势,与税收政策和资本结构无关。
PEG=市盈率/增长率,适用于高成长性公司

二、对一个公司进行估值有哪些方法
个人认为市盈率还是比较好的办法,目前很多风投都用。
下文为引用学习到的材料,分享一下。
具体实施时,先挑选与你们bai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du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因为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应zhi用: 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
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dao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回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
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
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答大约是20%-35%。

三、公司市值如何算的?
总股本数乘以股票价格e

四、如何给一个公司估值
微信小程序,搜索非上市企业估值模型。
简单快捷,但是只能算个大概

五、一个公司的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估值按以上回答应该就是估测值的意思吧.本来我以为是估计值,所以还不打算来回答.所谓估测值即根据自身生活生产\等经验和对物理量单位的理解程度,对某个具体物理作出的估计测量.如估测一座楼房的高度,可以按我们对每层楼的高度的经验去乘楼的层数.也可以根据我们心中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程度做出倍数估计.但如果是你的问题是房产部门对房产等的估价那就不一样了.那是根据计算得出的,不是估计的.当然也有在不正规的情况下是根据经验估计的情况.

六、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估值按以上回答应该就是估测值的意思吧.本来我以为是估计值,所以还不打算来回答.所谓估测值即根据自身生活生产\等经验和对物理量单位的理解程度,对某个具体物理作出的估计测量.如估测一座楼房的高度,可以按我们对每层楼的高度的经验去乘楼的层数.也可以根据我们心中对长度单位米的理解程度做出倍数估计.但如果是你的问题是房产部门对房产等的估价那就不一样了.那是根据计算得出的,不是估计的.当然也有在不正规的情况下是根据经验估计的情况.

七、一个公司的估值是怎么算出来的
个人认为市盈率还是比较好的办法,目前很多风投都用。
下文为引用学习到的材料,分享一下。
具体实施时,先挑选与你们bai可比或可参照的上市公司,以同类公司的股价与财务数据为依据,计算出主要财务比率,du然后用这些比率作为市场价格乘数来推断目标公司的价值,因为投资人是投资一个公司的未来,是对公司未来的经营能力给出目前的价格,所以应zhi用: 公司价值=预测市盈率×公司未来12个月利润 公司未来12个月的利润可以通过公司的财务预测进行估算,那么估值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预测市盈率了。
一般说来,预测市盈率是历史市盈率的一个折扣,比如说NASDAQ某个行业的平均历史市盈率是40,那dao预测市盈率大概是30左右,对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非上市公司,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回要再打个折扣,15-20左右,对于同行业且规模较小的初创企业,参考的预测市盈率需要在再打个折扣,就成了7-10了。
这也就目前国内主流的外资VC投资是对企业估值的大致P/E倍数。
比如,如果某公司预测融资后下一年度的利润是100万美元,公司的估值大致就是700-1000万美元,如果投资人投资200万美元,公司出让的股份答大约是20%-35%。

八、一家公司的「估值」是怎么估出来的?谁来估?
估值的思路无非三,看收益、看同类、看资产,要是追求完全准确,就象要求地震局准确预测地震一样不靠谱,但用未来收益折现是最接近真相的思想 余亦多: 估值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很主观的,因为“价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的量度 它与物理或数学所追求的"绝对"不同,"价值"是没有绝对量化标准的 我们可以用上帝创造的法则去作为检验科学模型的标准 但检验“价值”的标准,是人为的“市场”,是人类创造的法则,而非上帝 所以,以科学的角度去考量金融,我觉得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上面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估值这件事本质上的悖论 但说到市场实践,我们分早期公司与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 成熟公司一般通用的有三种方法:可比公司估值(就是一般说的Comps),可比交易估值(ComparableTransactions),以及贴现现金流法(DCF)。
但其实每一种方法的人为可控性都极大。
Comps:就是在市场上选几家已上市的,业务模式类型相似的公司,然后分析它们的各种财务指标,并用此来贴合需要被估值的公司。
财务指标除了我们常用的市盈率(P/E)以外,还包括P/Sales,EV/EBITDA,EV/EBIT等等。
但这里面的人为可操作性很大 首先,我究竟选取哪种指标来估值。
在市盈率所取得估值不理想的情况下,我可以回头选择EV/EBITDA。
在很多没有盈利或者盈利能力不佳的互联网公司,我可以去选择活跃用户数,payperclick等等。
而且,请相信banker自说成理,合理化估值的“科学化”过程的能力 第二,市场上有很多可选公司,我究竟选哪几家公司作可比公司能够达到我希望的估值范围 第三,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
每个公司的财务结构必然有不同,我可以因为这种结构的不同,对于被估值公司作出相应的“调整” ComparableTransactions:就是根据以前发生过的同类型可比公司被收购时给出的估值来定价。
也是考虑收购交易发生时的财务指标,如P/E,EV/EBITDA等。
但因为收购时,一般会给出溢价,所以按照可比交易给公司估值一般会偏高。
可比交易一般M&;
A里面用得比较多,IPO用得很少 这里面可玩的猫腻也很多,比如选哪些交易,不选哪些。
用哪些财务指标,不用哪些......等等 DCF:这个作一个对公司未来几年盈利的预估模型。
当然,要做预估,自然需要各种假设,比如每年销售增长到底是3%还是5%,毛利率到底是前三年保持一直,还是前五年保持一致 在一个一切以假设条件作为基础的模型中,可人为操作的猫腻实在是数不胜数,于是,这种模型的不稳定性连最能自欺欺人的banker很多时候也看不下去,所以大家在实际中用它,或者以它来做判断的时候其实很少。
当然,根据行业不同或者交易形式不同,常用的估值方法也不同,比如房地产公司,尤其是REIT,就会经常用到NAV。
而传统行业的公司,用P/E较多。
如果我要作一个LBO,可能DCF会是我更看重的指标。
如果作破产重组,那用的方法更多是在损益表上下工夫,与上述方法关系就不大了。
初创公司 我一直觉得对初创公司来讲,所有的对于某个特定数字的“合理化”的过程,来源还是那个拍拍脑袋出来的数字...... 总而言之,很多人在为一个公司估值之前,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估价范围了,其它的所谓计算,不过是一个“逆推”,而非“发现”的过程。
这些不同的估值方法,不过是用来贴合最初那个估价范围的工具而已,并非“科学”。

参考文档
下载:公司估值怎么算的.pdf《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权责分离》《股票开户之后该怎么操作》《股票跑赢大盘是怎么算的》《新联电子股票为什么跌》下载:公司估值怎么算的.doc更多关于《公司估值怎么算的》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article/7404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