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权收购流程
企业并购的基本流程为:明确并购动机与目的;
制定并购战略;
成立并购小组;
选择并购顾问;
寻找和确定并购目标;
聘请法律和税务顾问;
与目标公司股东接洽;
签订意向书;
制定并购后对目标公司的业务整合计划;
开展尽职调查;
谈判和起草并购协议;
签约、成交。
企业并购的步骤包括战略决策、并构准备、并构实施和公司融合四个过程,具体为:(一)战略决策:明确并购动机和目的并且进行市场观察和调查。
(二)准备:1.锁定目标。
2.确定收购方式。
3.成立内部并购小组。
4.签订并购意向书。
(三)并构实施1.对收购项目进行初步评估,包括行业市场、目标公司的营业和盈利、对收购后的设想和预期值、资金来源和收购程序,初步确定收购定价。
2.开展尽职调查。
3.提出最终评估报告。
4.谈判、签约。
5.资产移交。
(四)融合。

二、
三、要约收购的程序
要约收购的程序(一)、持股百分之五以上者须公布信息。
即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的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二)、持股百分之三十继续收购时的要约。
发出收购要约,收购人必须事先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并载明规定事项。
在收购要约的有效期限内,收购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
(三)、终止上市。
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数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在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
(四)、股东可要求收购人收购未收购的股票。
收购要约的期限届满,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达到该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时,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
收购行为完成后,被收购公司不再具备《公司法》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法变更其企业的形式。
(五)、要约收购要约期间排除其他方式收购。
(六)、收购完成后股票限制转让。
收购人对所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六七月内不得转让。
(七)、股票更换。
通过要约收购方式获取被收购公司股份并将该公司撤销的,为公司合并,被撤销公司的原有股票,由收购人依法更换。
(八)、收购结束的报告。
收购上市公司的行为结束后,收购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将收购情况报告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并予公告。

四、如何收股?
 ;
股市大跌,让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不断下降,但是有些上市公司的市盈率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
这是因为这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主要来自投资收益,随着股市不断下 跌,这些靠不住的投资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具有很大的欺骗性。
 ;
 ;
 ;
截至3月20日,46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7年年度报告,整体业绩实现了较高幅度的增长,然而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其投资收益为提高业绩做出了巨大贡 献。
但是目前大盘频繁震动,记者发现在很多公司的年报中,有相当一部分公司的投资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很大,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系教授、 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
 ;
 ;
 ;
贺强教授向记者解释道,“上市公司2007年年报中显示的业绩确实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在2008年第一季度报中,上市公司业绩的增幅会有所减小。
2007年市盈率低的上市公司,在2008年市盈率会存在上升的风险。
对于现在的投资者来说,在现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应该多关注2008年公司的业绩, 再做决策”。
 ;
 ;
 ;
民生证券分析认为:“这些公司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金融类上市公司,一类是参股或控股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
”  ;
 ;
 ;
因此,投资收益占总利润比重较大也是属于合理范畴。
不过在估值的时候却要充分考虑这种收入构成或者说是行业特点。
投资收益波动幅度大、弹性高,可持续性差。
市场好的时候,投资收益增长幅度大,预期很高,也容易导致高估值。
市场差的时候,投资收益下降也很快,甚至出现亏损,这样容易形成股价的大起大落。
特 别是控股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收益往往是一次性的,这些公司获取可持续性投资收益的能力差,完全取决于市场,如果其估值等同于金融类企业,风险更大。
 ;
 ;
 ;
由于市场关系,一季度获取投资收益的难度在加大,预计这些公司的业绩下降会快于股价的下跌,一季度的动态市盈率会提高。
当然,这些公司的价值判断类似周期 性行业,长期看,业绩好、高市盈率的时候是卖点,而业绩差、低市盈率的时候却是买点。
行业低迷的时候买,高潮的时候卖。
 ;
 ;
 ;
对于这种情况,投资者虽然错过了最好的卖出时机,但现在最好的买入时机也还没有到来。
虽然股价下跌很厉害,但投资收益的下降可能更厉害。
从周期看,投资环 境恶化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对上市公司业绩的考验还很严峻。
具体到上市公司,相对看好中国平安、中国人寿、海通证券这类金融企业,对参股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 还是要回归到主业上去估值。
【编后说明】:不知道你属于那种具体的投资情形,比如,你投资的是什么公司股份?因此,只能够以此来作答。

五、投资者如何进行要约收购?
投资者应仔细阅读《上市公司要约收购报告书》,关注报告书中的特别提示和收购目的等重要内容,并关注要约收购的生效条件,如果要约期满时满足生效条件则要约收购成功,否则要约失败,要约收购自始不生效,原预受申报不再有效。
流通股股东申请预受要约或撤回预受要约的,应当通过其股份托管的证券营业部办理,要约收购业务的注意事项如下: 1、要约收购期间(包括股票停牌期间),流通股股东可办理有关预受要约或撤回预受要约的申报手续。
2、流通股股东在申报要约时应正确填写上市公司、预受要约股份数量、申报类别、收购编码等相关内容,对于申报类别、收购编码错误的要约指令本所及结算公司将不予确认。
3、流通股股东申报预受要约股份数量的上限为该股东账户中持有的未被冻结的流通股股份数量,超过部分无效。
冻结部分不得申报预受要约。
4、预受要约、撤回预受要约申报当日均可以撤销。
5、已申报预受要约的流通股当日可以申报卖出,卖出申报未成交部分仍计入预受要约申报。
流通股股东在申报预受要约同一日对同一笔股份所进行的非交易委托申报,其处理的先后顺序为:质押、预受要约、转托管。
6、经确认的预受要约流通股不得进行转托管或质押。
投资者可就具体操作方式向所开户的证券公司咨询。

六、什么叫要约方式收购股份
收购上市公司,有两种方式:协议收购和要约收购,而后者是更市场化的收购方式。
从协议收购向要约收购发展,是资产重组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
那么,要约收购先进在哪呢? 协议收购是收购者在证券交易所之外以协商的方式与被收购公司的股东签订收购其股份的协议,从而达到控制该上市公司的目的。
收购人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同被收购公司的股东以协议方式进行股权转让。
要约收购(即狭义的上市公司收购),是指通过证券交易所的买卖交易使收购者持有目标公司股份达到法定比例(《证券法》规定该比例为30%),若继续增持股份,必须依法向目标公司所有股东发出全面收购要约。
与协议收购相比,要约收购要经过较多的环节,操作程序比较繁杂,收购方的收购成本较高。
而且一般情况下要约收购都是实质性资产重组,非市场化因素被尽可能淡化,重组的水分极少,有利于改善资产重组的整体质量,促进重组行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运作。
要约收购和协议收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交易场地不同。
要约收购只能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进行,而协议收购则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场外通过协议转让股份的方式进行;
二是股份限制不同。
要约收购在收购人持有上市公司发行在外的股份达到30%时,若继续收购,须向被收购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90%以上时,收购人负有强制性要约收购的义务。
而协议收购的实施对持有股份的比例无限制;
三是收购态度不同。
协议收购是收购者与目标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大股东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订立合同收购股份以实现公司控制权的转移,所以协议收购通常表现为善意的;
要约收购的对象则是目标公司全体股东持有的股份,不需要征得目标公司的同意,因此要约收购又称敌意收购。
四是收购对象的股权结构不同。
协议收购方大(相关,行情)多选择股权集中、存在控股股东的目标公司,以较少的协议次数、较低的成本获得控制权;
而要约收购中收购倾向于选择股权较为分散的公司,以降低收购难度。
五是收购性质不同。
根据收购人收购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上市公司收购可分为部分收购和全面收购两种。
部分收购是指试图收购一家公司少于100%的股份而获得对对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它是公司收购的一种,与全面收购相对应。

参考文档
下载:如何接收股票邀约收购.pdf《股票重组后一般能持有多久》《川恒转债多久变成股票》下载:如何接收股票邀约收购.doc更多关于《如何接收股票邀约收购》的文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股识吧】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upiaozhishiba.com/subject/42156735.html